头条新闻!指数基金发行提速:百花齐放还是良莠不齐?

博主:admin admin 2024-06-29 20:03:56 421 0条评论

指数基金发行提速:百花齐放还是良莠不齐?

买方机构“挑肥拣瘦” 投研能力成关键

近期,指数基金发行市场呈现加速态势,新产品密集亮相,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加丰富的选择。然而,面对琳琅满目的指数基金产品,买方机构却表现得更加谨慎,开始“挑肥拣瘦”。

发行速度加快 新产品层出不穷

据统计,截至2024年6月15日,今年以来已有超过100只指数基金获批发行,发行速度明显加快。其中,宽基指数基金、行业指数基金和主题指数基金是发行主力。

百花齐放背后 难掩同质化现象

指数基金产品数量激增的同时,同质化现象也日益严重。许多新产品跟踪的指数与已有产品高度重合,创新性不足,难以吸引投资者的目光。

买方机构审慎投资 投研能力成胜负关键

面对快速扩容的指数基金市场,买方机构开始更加审慎地进行投资决策。他们更加注重指数的选取、基金管理团队的投研能力以及产品的跟踪误差等因素。

未来展望:优胜劣汰 行业集中度有望提升

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,预计指数基金行业将加速分化,头部机构凭借其强大的投研能力和品牌优势将进一步巩固市场地位,而缺乏特色的中小基金公司则可能面临边缘化风险。

专家观点:

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表示,指数基金的快速发展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选择,但也带来了同质化竞争加剧的风险。买方机构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应更加审慎,选择具有良好跟踪误差和投研能力的指数基金产品。

数据来源:

  • Wind资讯
  • 中金证券研究报告

注意:

  • 本文仅供参考,不构成投资建议。
  • 本文对部分信息的来源进行了加工整理,如需查阅原始数据,请参考上述数据来源。

揭秘“付费内推”乱象:实习机会明码标价,毕业生求职之路暗藏陷阱

近年来,随着互联网大厂招聘竞争日益激烈,不少毕业生为了镀金或增加就业筹码,纷纷将目光投向“付费内推”服务。然而,在一些机构的包装下,原本旨在帮助求职者的“内推”服务,却逐渐演变为牟取暴利的灰色产业链。

明码标价的“实习机会”

记者调查发现,目前市场上充斥着各种“付费内推”服务,价格从几千元到数万元不等。机构宣称,他们拥有大量的大厂内部资源,可以帮助求职者轻松获得心仪的实习或工作机会。

在一家名为“某某求职”的中介机构,记者看到了一份实习岗位列表,其中包括阿里巴巴、腾讯、字节跳动等知名互联网大厂。每个岗位都标注了清晰的价格,从3万元到5万元不等。

中介机构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,他们之所以能够提供如此低廉的价格,是因为与大厂内部员工建立了合作关系。这些员工可以利用职权,将求职者的简历推荐给招聘部门,从而提高面试成功率。

“一条龙”服务乱象丛生

为了吸引更多客户,一些中介机构还推出了“一条龙”服务,声称可以帮助求职者从简历修改、面试辅导到入职培训等各个环节提供全方位支持。

然而,记者在实际体验中发现,这些服务的质量参差不齐,甚至存在虚假宣传和欺骗行为。例如,一些机构承诺的“面试辅导”服务,往往只是提供一些网上搜集来的通用面试技巧,并没有针对性地帮助求职者提升面试能力。

乱象背后:利益驱动与监管缺失

“付费内推”乱象的背后,既有求职者急于就业的心理因素,也存在着中介机构唯利是图的行为。一些求职者为了快速获得实习或工作机会,不惜花费高额费用;而一些中介机构则利用信息不对称和求职者的焦虑心理,牟取不当利益。

此外,相关监管部门对“付费内推”行业的监管力度不足,也导致了乱象的滋生。目前,针对“付费内推”服务的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完善,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,使得一些中介机构能够肆无忌惮地从事违规操作。

加强监管,规范市场

专家指出,“付费内推”乱象不仅侵害了求职者的合法权益,也扰乱了正常的招聘秩序。相关部门应加强对“付费内推”行业的监管,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,严厉打击违规中介机构,净化招聘环境。

同时,求职者也应提高警惕,选择正规的求职渠道,理性看待“付费内推”服务,避免落入陷阱。

The End

发布于:2024-06-29 20:03:56,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奥迪新闻网原创文章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